发表时间: 2023-11-15 11:54:12
作者: 高 扬
来源: 长三角农业网
秋收时节,位于浙江嘉善县罗星街道马家桥村的秸秆回收点成为繁忙的焦点。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蔬菜秸秆的处理工作,每天平均粉碎4000公斤左右的秸秆,将这些庄稼残留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村民们欣喜地看着这一过程,因为这不仅解决了农户面临的秸秆难题,还为他们创造了一项可观的经济收入。
马家桥村一直以来都是“甜瓜之乡”,但秸秆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难题。不能焚烧,无法妥善处理,这使得庄稼残留物成为村民心头的“心病”。然而,2018年的一个机缘巧合改变了这一现状。村委会与浙江宜葆生物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微秸宝”智能堆肥项目。该项目在村内设立秸秆集中回收点,通过智能技术将秸秆转变为宝贵的有机肥。
马家桥村党委书记许盛华向记者介绍了智能堆肥的过程。秸秆经过粉碎后,加入一定比例的蘑菇泥,然后集中堆放,并加入适量的肥料和秸秆腐蚀剂。通过覆盖特制布料,整个发酵过程实现全程智能监控和加热,45天后,庄稼残留物就会转化为高效的有机肥料。这些有机肥料免费提供给农户,每年能处理约2000吨左右的秸秆,同时也为邻近村庄如鑫锋村等提供了秸秆处理的帮助。
多年来,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实验,微秸宝肥料已经证明其相对于传统肥料的显著优势。使用微秸宝肥料种植水稻不仅能够增产10%以上,还能提高甜瓜的甜度达到12%。这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农户创造了更好的经济效益。
微秸宝肥料的成功利用也为马家桥村的蔬菜和瓜果带来了更广泛的认可。银霆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永刚表示,他们专门收购马家桥村的各类果蔬,并将其运往上海、杭州等市场。由于村里的果蔬品质较好,受到市民的青睐,销售情况良好。当天,他们已经预订了3000公斤地蒲、2000公斤生菜、1500公斤南瓜等产品。
如今,在马家桥村,这些庄稼残留物通过“智能堆肥”技术成功“变身”为有机肥,成为农户的“香饽饽”。这不仅减轻了农户因秸秆残留带来的负担,还节省了化肥成本,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户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热门文章排行
农村老人刷短视频怎样开启“健康模式”?
开门找问题,不要闭门“造问题”
韩俊在蚌埠市调研时强调 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乡村短视频:乡味与品位的完美结合
江苏四市,公开整改方案
缕缕香烟,迷信的哲学舞台
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苏州市“聆听”咖啡店开业:残健融合的全新尝试
大闸蟹消费进入旺季,蟹卡蟹券“猫腻”引消费者担忧
直播带货现状:绝大多数主播月收入5000元以下,真相揭秘
浙江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平台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河北平泉市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
特权思想背后的腐败:湖南严肃违纪违法事件的启示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预制菜:解析大众饮食中的隐形“美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