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09-21 09:22:48
作者: 朱美娜 匡元江
“原来很多人不知道句容下蜀镇有养蜂的,我退伍回来后开始电商运营,去年成立了公司,带动周边200多户蜂农增收。”近日,26岁的舒锦博说起自己的“甜蜜”事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舒锦博2016年至2018年服役于武警部队,退伍后回乡创业,通过电商卖蜂蜜,玩转“数字蜂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退伍返乡 追花逐蜜
去年,舒锦博成立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蜂蜜由公司统一销售,蜂农少了后顾之忧。目前,公司与句容80%的蜂农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蜜蜂多达2万群。
“部队有句老话,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争取胜利。”舒锦博说。苦,是童年留给舒锦博最深的记忆。“我从小跟随父辈在全国各地追花逐蜜,住帐篷,追花期,过居无定所的生活。”舒锦博坦言,养蜂人的艰辛成为他挥之不去的心结。2018年,舒锦博退伍回到句容。“我怀揣着梦想与追求回到句容,立志改变养蜂人的命运。”
舒锦博告诉记者,父母都是养蜂人,他深知养蜂人的苦,但自己选择的创业路,咬着牙也要走下去。为了了解蜜蜂,舒锦博吃住在蜂场,终于掌握了蜜蜂的生活习性和养蜂技术。
扎实耕耘 创新中蝶变
句容养蜂户的当家蜂种是意蜂,产出率高,能产蜜产浆,还能产花粉。意蜂也有缺点:对温度的要求高,抗病能力较弱,适养期短,效益不稳定。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舒锦博从全国各地引进蜜蜂进行驯化试验,终于找到了耐低温的东北黑蜂——它在句容适应能力很强,耐寒抗病能力也很强。“一年中,春、夏、秋三季是产蜂蜜、产王浆的高峰期。”舒锦博介绍,东北黑蜂对大片蜜源和零星蜜源均能很好利用,且填补了早春蜜源植物利用上的空白。
“中华蜜蜂为农作物授粉增产显著。”受农业专家赵亚夫的启发,舒锦博开始从事中华蜜蜂的保种繁育工作。中华蜜蜂又叫土蜂,是中国独有蜜蜂品种。舒锦博说,中华蜜蜂非常适合句容丘陵山区蓝莓、草莓、枇杷果园定点饲养,实现养蜂效益与果农种植效益双增长。
开辟市场 做时代“蜂范”
创业路并非一路坦途。“蜂蜜产出了,卖出去才是王道。那时我就想到电商平台,刚开始接触电商平台,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心里没底。”舒锦博说。2018年11月他在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平台开店,直到3个月后才开张。“我记得很清楚,是过年期间,‘叮咚’一声,第一单。”舒锦博介绍,刚开始不知道包装店铺,所以鲜有人问津。第一单后给了他鼓励,他开始把养蜂、采蜜等过程拍摄照片放到网上,进行直观展示。
2019年,舒锦博接了首个大单,一家中医院订购了30吨蜂蜜作为原材料。舒锦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箱蜂蜜一年产1500公斤蜂蜜,一户蜂农一般养200箱,一年产蜜3吨,这个订单解决了10户蜂农一年的产出。
“原以为养蜂糊口谋生,没想到养蜂真能致富!”周边农户纷纷来寻求合作。舒锦博牵头成立了句容市下蜀镇养蜂专业合作社,通过免费提供种蜂、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回收蜂蜜产品服务,带动210户农户参与。目前合作社养殖规模稳定在2万箱以上,去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入社农户增多,舒锦博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开始寻找新型销售渠道。2021年1月25日,舒锦博成为蓝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当家人,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养蜂业“领头羊”。去年底开始,他积极发展以体验养蜂生活为主题的养蜂文化旅游,以游促销,同时进军线上直播平台。2021年4月至今,直播日营业额稳定在四五千元。
“部队培养了我不怕苦不认输、敢闯敢拼的精神,我要带动蜂农致富,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句容的蜂产品,让这些产品走进更多家庭。”舒锦博说,“我们要抓住机遇,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做时代新‘蜂范’”。
热门文章排行
浙江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搭建平台吸引外出人员返乡创业
河北平泉市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
特权思想背后的腐败:湖南严肃违纪违法事件的启示
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预制菜:解析大众饮食中的隐形“美食明星”
茅台与瑞幸的“酱香咖啡”:烧得年轻人不要不要的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责任与政策关怀
安徽芜湖市鸠江区白茆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和美乡村 促融合发展
中经评论:能人返乡大有可为
长三角农业一体化发展,开启新时代的农业使命与机遇
小体量也能发挥大能量 ——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探索都市农业发展路径
河北平泉:依托食用菌产业助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智慧养老:改变养老方式的未来之路
用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养老
长安风越三万里,唱响“中国式浪漫”